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6月教学随笔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鲍莉     来源:原创

“形”“体”之美

——“认识平面图形线上教学谈                                

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之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认识平面图形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透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的美的体验

由于疫情的影响,为了不扰乱正常的教学,我们采用了“线上教学”的形式,可以说是比较新鲜的教与学的方式。相对于线下教育,线上教学有其特殊性:没有三尺讲台,没有方块黑板,没有小巧粉笔,只有电脑和鼠标;没有面对面的学生,因此“线上教学”更为复杂。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线上教学”,现以苏教版《数学》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

 

【片段一】情境创设——感受立体之美

1.播放视频:学生搭积木

提问:视频里小朋友玩得真开心呀,他们都在干什么呀?

2.谈话:对,他们都在玩搭积木的游戏,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贴在白板上)

线上教学可以方便地分享资源,因此利希沃白板功能中的媒体库功能将视频导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并且随时可以定格画面,在白板上进行批注,不经意中呈现了学习内容。让学生寻找各种认识的物体,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在此基础上,也能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片段二】引领与转化——““体”的分离

(一)描一描

1.引导: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等体积木。先看一看、然后再摸一摸它的表面,交流感受。

2.请学生将积木的一个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看看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交流:你用的是哪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积木的哪一个面?

3.揭示课题:小朋友们刚刚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认一认

1.分别指着白板上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一说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2.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已经知道它们的名字了。有谁能说说看,这3种图形分别长什么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三)辩一辩

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看,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图形。

展示“试一试”中的各个物体。辨一辨这些图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

2.借助希沃白板将它们分别拖到相应的方框内。

3.找一找,我们的家里有没有这些图形?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并交流直观感受,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再让学生通过描画自主地把“面”从“体”上剥离下来,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并且这一层次的教学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认一认、辩一辩、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相应的图形,加强了几何形体与生活的联系。

【片段三】创造与共享——“形”“体”之美,以美促智

(一)画一画

1.动手操作:拿出一个长方体,画一画,看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交流)。

2.研究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相同吗?。

(二)拼一拼

谈话:刚刚大家都创造出了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真好!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演示用四种基本图形搭成的各种奇妙的图案。欣赏之后,给与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

2.课前准备(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出你喜欢的图案或者用四种基本图形画出你最喜欢的图案。

3.在QQ群或是微信群展示分享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必须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我安排了先欣赏后让学生拼一拼、画一画生活中物体的图形,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和生活积累,从而体会形体之美。

  

线上教学是创新教育的新实践,线上的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形象直观,趣味十足,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这样更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强化孩子对教材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线上教学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孩子们的学习较为自由,互动沟通没有压力,学生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也充分感悟到了“形”“体”之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