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6月随笔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华金芬     来源:原创

                                                           《咕咚》一课的教学反思

上周我上了一堂汇报课。《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1. 教学效果:(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再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特点猜字,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识字能力。(2)课文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课文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课文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3)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教学《咕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二、成功之处: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一点做的还不够细致)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点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不足之处: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课堂朗读不充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结果,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