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的课程故事
周晓霞
每个老师都有一个美丽的课程实践梦:课堂上,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们用他们渴求的目光追随着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思索着、享受着……然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课堂上不时有层出不穷的小插曲:一只小狗闯入了课堂,上体育课的班级说笑着走过教室,窗外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悄无声息地牵引着本就意志不坚定的小孩,和谐的课程场瞬间被打破,我们常常为之大发雷霆,责备一番,孩子们只能垂头丧气地收回目光,一边提醒自己专心听讲一边好奇地继续张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其实这就是人之常情啊,何不顺应自然和孩子们一起乐呵、观察、交流一番呢,也许这正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又是一年忙碌的期末复习阶段,那一天,空气闷热,让人透不过气,天阴沉沉的,不时还夹杂着电闪雷鸣,看来必定会下一场大雨。教室里,我正和学生一起讲评练习题。窗外的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窗户上响起了巨大的声响。霎时,一张小脸偷偷地转向窗外,两张、三张……就连平时自制力很强的小刘也把目光从黑板上移向了窗外。我心知肚明,但仍不想停下进度,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于是便轻松地说了句“外面就是下大雨了,不要大惊小怪,我们还要继续讲题。”说完,有好几张小脸依依不舍地回到了练习卷,我也欣慰地继续讲题。然而,雨越下越大,渐渐地,一张张小脸又不自觉地望向了窗外。顿时,我便恨铁不成钢地生气起来。刚想责备一番,一丝丝凉风从窗缝里吹来,吹走了一些暑热,身上也一下子舒服起来。我才意识到我不也很喜欢这一场雷雨吗?也许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也同样具有我此时的感受吧!此时,如果我一声令下,让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何况,这学期刚好学了一篇课文《雷雨》,现在不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吗?我为什么不抓住这上天赐予我们的教学良机呢?
于是,我微笑着停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兴致盎然地欣赏窗外这场狂风骤雨。我对孩子们说:现在正是夏天,经常会下雷雨。瞧,窗外,一场雷雨下起来了!仔细看看,你觉得窗外的雨怎么样?小朋友已观察许久,争先恐后地来说自己的发现。“外面的雨下得很大。”“我看见雨大得已经在窗户上连成片了,好像是从天上泼下了一大盆水。”哇!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十分生动。我说“对,这就是——倾盆大雨”。我继续引导:再往远处看看,你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马上发现了,异口同声地说“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可见雨下得真的——很大。”孩子们个个兴奋异常,他们贪婪地欣赏着,激烈地讨论着,都想发表自己独特的发现。我发现他们似乎离雷雨更近了,也离《雷雨》更近了。下课铃响了,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喜悦和满足的笑脸,我也高兴地笑了。
课程实施并非都是既定的必然,更有许多的偶然,它们像是我们前行路上的风雨,但风雨过后就是彩虹。课程是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完善的教育载体,让我们不惧风雨、乐学善思、巧妙应对,终将遇见最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