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要不得!
朱晓红
没想到,批改周记的时候,发现了两篇雷同的文章,于是上网百度关键词,果然不出所料,是“拿来主义”的作品!我私下去家长处调查了一番,给出的答案都是孩子自己搜索的,照着抄了,下次不让他查了。我默默地关闭了对话框。
我很惊讶,真的不要小看现在的小朋友,他们是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中就学会了走学习的捷径——搜索、复制、粘贴、完成!还有“小猿搜题”也是个好帮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遇到难题了!
我很纳闷,孩子第一次使用这种方式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是暗自为自己聪明的方法叫好,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老师的批阅,还是虔诚地感谢万能的“网络”带给自己的便捷?他们会有一丝难为情吗?因为自己抄袭的是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掩耳盗铃的可笑做法,是不劳而获的可耻行为……他们怎能心安理得地把这样的作业交给老师?
第一次发现这种糟糕的学习方式,我必须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如果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这种“拿来主义”的学习风气必然会蔓延,影响孩子的后续发展。所以,我开始请学生单独来“喝茶聊天”。
“为什么要去求助百度,直接抄写别人的作文?”
“我不会写,就去查了。”
“这样做是抄袭,你觉得合适吗?”
“不好,我下次不查了。”
“网络上的文章,你能查,老师也能查到,很快就发现你的马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而且你这样不劳而获对自己没有一点帮助,只会让你变得不爱动脑筋,反而是害了自己。你看,既耽误了自己的锻炼习作表达的机会,又给老师留下了不诚信的印象,这种行为很不值当啊!”
看他俩脸红地耷拉着脑袋,不再说话了,我知道他们下次不敢轻易造次了。我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求真知,必须实事求是,写自己的话,才是作文的魂!他们点点头。
回过来想,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与手机、爱派、网络为伴,要说完全杜绝他们接触这些电子产品,断绝他们与网络的联系,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孩子的贴身监护人,我们家长有必要监管好孩子的行为,监管好家中的电子产品,让电子产品为孩子学习助力,而非是贻害孩子,让孩子接触旁门左道,借查资料为名,查题目答案,抄作文,甚至偷偷玩游戏。该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需要家校合力,需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把握一个合理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