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古诗充满了古文化的韵味,但不知道该怎么上好它,也觉得没什么好上的。曾经听过名师上古诗课,内心十分膜拜,但自己有模仿不来。但看了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中《古诗两首》这堂课,给了我很好的启发,让我在写景古诗方面有了一定的方法。
1.背景补充为后文学习做准备。
这堂课的故事两首用的是《望洞庭湖》和《望天门山》,首先薛老师让学生根据课题谈一谈你的发现,学生马上说出都含有“望”字和都是写景的,这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其次,薛老师又介绍了洞庭湖和天门山,但他介绍的时候是结合诗句内容介绍的,在洞庭湖中突出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在天门山中突出了“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这让学生对于古诗多描写的景物在心中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样,在介绍诗人的时候,他也是根据诗人的性格特征来介绍。说刘禹锡对待逆境仍然能够泰然自若,说李白写这首古诗才25岁,意气风发。这些都为后面感受诗人情怀的时候打好了基础。
2.古诗教授有方法
古诗的教授,不应该是简单的由词的解释带动句子的理解,再稍加背景介绍感受诗人的情感。薛老师对于这类古诗的教学有自己的方法——先读诗,后赏景,最后悟情。读诗:让生自己读古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并相机引导,理解关键点,对于整首诗的意境有了自己的把握;赏景,先让学生看相应的视频,配乐朗诵,并说说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由此进一步欣赏诗中的风景;悟情:给意象拎出关键词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和自己朗读的体会,用词语说说这首诗给你什么感觉,并由此表示诗人也是一样的,结合上课开头讲到的背景,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3.古诗教学要有涵养
古诗是才子写出的,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享受到诗歌的美感。薛老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备了一份详案,语言优美,妙语连珠,光听他说的话也是一种享受,他的语言串连在一起便也是诗歌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在教授诗歌的时候也应当和薛老师一样,用优美的语句带动学生理解、感悟、品读。
4.要产生有效地朗读
以前也曾听师傅说过,语文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多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一层进步,而不是笑和尚念经般的无效朗读。薛老师虽然整堂课紧凑,节奏较快,但对于朗读,他丝毫不吝啬读书,而且学生每次的朗读都能让你知道他们对于古诗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在读一遍古诗后说说景色的特点,每说出一个景色的特点就再将对应的句子读一遍。接着看视频配乐朗读,结合视频学生对于诗中的景色有了更鲜明的印象,读的时候自然更加投入;在理解诗人情感后再读,又让学生带着对于诗人的理解读诗,读出了诗人的心境。
这堂课为我对于古诗教学的理解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是要多看多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