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建构:应注重知识的联系整合
最近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孩子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劲。其中数学知识之间的意义建构让我感想颇多。
数学知识有非常强的联系性,系统性。通过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与原有认知结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能运用元认知策略、采用图表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经历知识整合后,能够进一步同化和顺应知识,调整认知结构,分析和辨别新问题,从而建构新知识序列,促进学生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教者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作全面和深入的思考,从而建构网络,让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
1.意义建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者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不能被动接受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这就需要进行意义建构,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3、5倍数的特征》,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其2、5倍数的特征掌握的很棒,3的倍数特征一些学困生就会有所遗忘(3的倍数与2.5倍数特征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至于2、3、5倍数的特征为什么是那样的,很少有学生知道,有的教师自身都没有好好研究过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以意义建构将2、3、5倍数的特征原理联系起来。
人教版教材中2、3、5倍数的特征原理是用算式表达式的形式进行介绍(如上图)。苏教版教学时就可以增加这个板块来增加特征之间的联系。24其十位上是2个十,去掉2个9之后就剩下2,个位上是4,合起来是6正好是3的倍数,从这个意义来解释,3的倍数,其十位上的几个十去几个9后就余几,百位上是几个百去掉几个99就余几┄┄因此,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上数之和。10是2或5的倍数,一个2或者5的倍数,十位上有几个十都是2或5的倍数,百位上有几个百也是2或5的倍数,所以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学生不仅知道了2、3、5倍数的特征原理,还将它们的原理整合在了一起,沟通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知识的整合。
2.意义建构:延伸拓展相关知识。
在意义建构的基础上,适时将学习内容向深处或课外合理的延伸拓展、渗透,让学生处于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字到笔尖又写不出来的感觉,可以调动学生继续想研究探索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究,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想,最后解决问题。上面说到学生知道了2、3、5倍数特征的原理,教师适时引导,自动迁移到4、6、8、9等更多倍数的特征及原理的探究。形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后,对于探究其它数倍数的特征,学生充满了欲望。基于意义的建构,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完全放手让学习自己专研,即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意义建构,可以促使知识之间联系起来,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本质,更知其所以然;基于意义建构,将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