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邵琰     来源:原创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是我读过的书中很难读的一本。即使读了两遍,有些地方我反复推敲、琢磨,至今仍不能说清“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的深刻内涵。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其中第二讲“培养健全的儿童文化:当代教育的文化使命”,它道出了我对于理想教育的追求和向往。

刘铁芳老师指出:和谐的教育情境应该要激励儿童的精神成人,也就是激励儿童世界的生命尊严,而不是肆意打击,这就是把儿童本位的发展落在儿童尊严渐渐的生成之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尊严的人,其实我们就是早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份安全和信任,同时减少了一份危险,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就让每个孩子活得有尊严感。不肆意压制、打击、嘲讽、贬低他们的自尊心,积极促进儿童生命尊严的不断生长,让他们学会尊严地生活。

尊严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之上,而自主需要自由,所以尊严就是一个人的自由、自主。自由是远离他人的控制,自主是以理性遏止情性的放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反对两种教育的极端,一种是基于控制的教育,就是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以控制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样的班级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缺少尊严的生活。还有一种就是放任,对于学生盲目地信任,看不到儿童天性中可能存在的缺失,使儿童的发展停留在性情和欲望的放大之中,而不是理性的渐渐生成。所谓的自由自主是基于理性的自主,而不是基于欲望和性情的自主。欲望和情性的泛滥会迷失自我,这就是教养的缺失的根源。

“呵护儿童生命世界的尊严”,对于把学生看成自己孩子的老师何尝不想这样去做?又何尝不是这种愿望?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健康、聪慧、阳光、充满生命活力、有积极向上之感,这就是健全的自我、有尊严的自我。可我们每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学生的训斥、命令、颐指气使甚至嘲讽、贬低他们的自尊心,爱生如子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有悖“呵护儿童尊严”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

刘老师反对基于控制的教育,但并不是提倡放任的教育,既不是什么事都不管,也不是把生活中的事都管起来,而是一种解放型的教育,即“理解是基础、指导是条件、解放是目标”,没有理解的指导是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强加,没有理解和指导的解放是放纵。建立在理解和指导之上的无私的教育,才能成就儿童世界的完整性,也就是成就他们完整的人格与尊严。

我们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刘老师提出的两个反对。既不能完全控制,也不能放任自流。提倡儿童世界的尊严,决不是溺爱不管。淡化管理、淡化知识技能决不是刘老师所倡导的。我们既要适应充满竞争的现实,还要注意把学生的发展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提升教育的人性意味,培养有内在尊严感的人。

我很欣赏刘老师所提倡的这种理想教育理念。可是,我们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平凡的人,对日常生活的应对、权威、意见、习惯等等,往往使我们看不清通向教育本真的窗口。所以理想的教育、本真的教育是很难被彻底实现的,但我们可以去接近它,可以在内心去仰望它,从而改变我们教师的日常生命姿态,真正地实现学生个体尊严的呵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