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阳光小学九月教师随笔——龚梦婷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龚梦婷     来源:原创

9月教学随笔

朗读很重要。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真的很“新”。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当语文老师,也是第一次真正的开始上完整的语文课,所以当我第一次给我的班级上课时,我很忐忑,我生怕这是一节“尴尬”的课堂。但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课堂上学生给我的反馈还是可以的,只唯独一点,那就是他们的朗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很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轻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小学阶段是人一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成为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增强记忆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手段;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我看来,一个有语感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是很“加分”的,如果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就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多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之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在我上第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朗读非常喜欢拖音,这就导致一篇原本非常欢乐的课文被他们读得很沉重,还因此经常出现读不齐的状态,这十分影响我的上课状态,让我觉得很“出戏”。同时对他们自己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然,我也在不断地纠正:1.利用泛读、领读、听录音等方式,让他们“模仿”学习,调整他们的语速、停顿等。2.教学时多创设情境,以情境导入展开教学。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感悟,逐步深入的过程。苍白的语言,单一的情境会使朗读陷入一潭死水,显得僵化、枯燥。只有把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鲜活具体的形象,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当局者去走近人物,感知事物,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