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级接手现在的六年级,学生不做家作就一直困扰着我,只要今天布置笔头作业,不管多少,不管难易,第二天总是有学生不是少做就是干脆不做。
现在进入六年级,要学的知识多起来,于是,每天跟不做作业的学生斗智斗勇就成了我必做的功课。我把这样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请到办公室里交流、沟通,可是出了办公室的门,他们又判若两人!第二天,又是故伎重演。跟家长反映情况,家长又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完成作业敷衍塞责,更严重的就是自控能力很差。特别是在家里,孩子们还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引导。可是有些家长的意识很差,有的整天在外工作,无心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只顾着拼命挣钱,置孩子的学习于不顾……
针对学生以上几种不做作业的情况,我想了点办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也算有一点点用:
1、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时,我们非常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力,让不做作业的学生“无处藏身”。因此,学校与家庭应经常联系,双方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皆能了如指掌,及时扼制不做作业现象的抬头,不留坏习惯滋生的时间和空间。
2、对这些不写作业的学生作“小小的惩罚”,不能轻易放过,让他知道不写作业会相应得到惩罚 。比如当天家作多写一点等。
也许,我们老师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还包括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不错,老师的确负有教书育人之责,但是孩子们在六小时之外呢?所以,我们家长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高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与帮助,加强他们对孩子的引导。我想我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和家长们保持联系,多沟通,交换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共同商量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