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让思维可见
乡村培育站的第三次活动,聆听了领衔人朱燕芬校长的讲座《让思维可见——旨在学生读写素养的提升》,收获颇丰。朱校长首先从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分类、思维的要素、思维的特征、思维的过程以及为什么关注“让思维可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接着,她从为什么要重视思维可视化和如何做到思维可见对可见思维进行内涵界定。随后,朱校长从学科课程标准的演变历程、挖掘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开发教材自身的属性特点、依据言语发展的思维特点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实践探索,详实而又具可操作性。朱燕芬校长的讲座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朱校的讲座,让我对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语文中两大能力最重要,一是理解语言的能力;二是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指的阅读与作文。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喜欢或习惯性地把“阅读”与“作文”分割开来,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往往导致读与写无法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读写整合被忽视。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名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阅读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
虽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和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将关注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于精彩处仿写,于空白处补写,于“迁移点”拓写,于结尾处续写,变换文体练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