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共读《教育写作》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华     来源:原创

共读《教育写作》

参加常州市骨干教师乡村培育站的第二次活动,与小伙伴们一起共读《教育写作》这本书淡绿的、散发着清香的封面,吸引着我轻轻打开目录,浏览一番,结合着几位“大师级”专家的推荐序,发现《教育写作》是一本关于教育写作的工具书,是为老师专业成长量身定做的工具书,各章节详细介绍了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需要“写”的东西,比如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文献述、调查报告……想来,不管我们处于哪个发展层次,读来都会有所启示。

《教育写作》里,隐藏着许多写作秘诀教育叙事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教学案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生”;教育论文是“问题解决与理性思辨”,要实现思维、逻辑、语言的“三重转向”;文献综述是“在梳理中发现”,要做“程序清晰的行动”;调查报告是“基于调查的研究”,要“用证据说话”……

曾几何时,我的所谓写作”只是为了评审职称和获得各类专业荣誉称号,充满了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繁杂和琐碎,也常常成为了“不写作”的种种“借口”。感谢培育站为学员赠送的精神食粮,这本书“既好看又好用”,翻之读之,有如拨云见日,让我对教育写作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和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大量鲜活的教育生活素材。这些素材需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与积累,认真捕捉,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我手写我心,只要想写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景与感受,有些时候灵光乍现,稍纵即逝,实时把它写下来,就是自己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这学期我要找准自己的小目标,从这本书开始,跟着颜莹主任认真研习,跟着小伙伴共同研习,享受学习,享受写作的积极生态,慢慢地,遇见更好的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