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一     来源:原创

如果在我第一年带班的时候看到管建刚老师的这本《一线带班》,我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开始得比较顺利些。

这本书体系性很好,从管班到教书的各个环节都提及了。新手班主任接手新班级,一定要抓开头:向前任老师了解已经做过的事情,如作业的要求、是否写周记或日记、得力助手有几位、淘气学生有谁等。向前任老师了解特殊学生,包括是否有教师子女,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有谁(各自特点和问题是什么)。向前任老师了解家长情况,是否有闹矛盾和意见的家长(应高度重视),有无特殊的学生和家庭(单亲or留守儿童)。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面对此类情况。开学第一天,切记不能和学生做朋友,重要的是树立一定的威严(初刻效应);开学第一课,立规矩(阿伦森效应),讲底线,而且说到做到,执行力要强。

其次抓家长:没有家长不望子成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寻找家长的帮助,促进家校合作。第一,拍下学生的精彩瞬间,一对一传给家长,这显示了我们的重视。第二,一般接到家长电话,肯定有事,但不要就事论事,说完了事,可以拉拉家常:聊聊孩子的同桌,聊聊孩子的朋友,聊聊孩子的特长和爱好,这样子能大大改善家校关系。第三,要感谢后进学生的家长,家长和教师交流,希望得到的是希望而不是失望,多多关注后进生的进步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表扬,这样家长心里也能得到温暖。第四,利用好家长群,不要在群里吵架,针对意见和牢骚,老师可请家委会成员出面协调和沟通;不要在群里发批评,尤其是点名批评(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家长并不是),最好一对一私聊,精准打击。第五,群里表扬,以群体表扬为主,多发活动照片。对于家长的咨询,不要急着回答,想好再沟通。第六,尽量争取每一个家长,站在家长角度看问题,直面特殊家长,展现专业理解,要未雨绸缪。老师应该就问题主动与家长沟通。有必要时开个小型家长会,向家长解释下你和前任班主任之间的教学差异,打好预防针,争取家长支持,避免发生误解。

抓好时间,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时间.

抓作业:第一作业如何安排,作业的完成与考试成绩挂钩;第二学生作业如何及时完成,表扬大法安排上(此处管建刚老师还设置了作业迟交券和考试加分券加以强化,简而言之,拥有作业迟交券一张,可以缓交作业一次,抵消一分,如果迟交券没有用掉,可以转为等值的考试加分券,这样子作业习惯便与考试成绩挂钩了。此外,成绩由两部分组成,70%单元考试成绩与30%平时成绩)。对于作业拖拉王,用押注法督促,其实是利用同伴群体的影响。最后也可以利用微信等工具督促某些学生当天提交作业。对于后进生,他们形成的习得性无助很大原因在于得不到积极的反馈,如果我们能使他们得到积极的反馈,那将大大改善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书中提到的有意”泄题“。批改作业要注意答案对错、有何典型问题,书写如何;作业出错需订正(规范,示范)。

抓基础:读书多,背书快,默写正确率高,作业干净,订正及时,这是基础好的标准。

抓常态课:常态课不是公开课,需要实打实地抓。以考定教是上好常态课的前提,第一,教材要看个仔细,重视课后题目(提示每节课的重点),重视单元练习(练笔、病句、日积月累等)。第二,教参要拿住要害,以前觉得教参可有可无,现在看来不是,教参揭示的就是考点。第三,多参考考题,把握出题方向,有何题目类型,难易程度如何,重点研究阅读题和作文题及其题目类型,分析其题型变化。第四条,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题库。第五条,常态课要脚踏实地,基本内容:课后习题、教参考点、练习册内容、统考题型。常态课课文读熟了,该背的背了,该默的默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踏实完成。常态课包括哪些环节呢?1)复习,课前温习上节课知识,如生字生词、相关知识点等;2)朗读与复述,在这个过程可以穿插概括能力训练,关键字词句理解,抓关键句,解答课后题等;3)背诵与默写,课堂上的背诵与默写学生会更加重视;4)训练与作业,每篇课文出几个有分量的思考题,学生与老师互动交流,并且在作业本上写下来,这也是训练应试能力。前三个环节在第一课时,后一个环节在第二课时。此外,老师的板书学生也要抄写。

抓复习:日常进行知识性复习,单元进行整理性复习(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有何复习方法)。梳理答题技巧:基础知识(字词,默写,单元训练等);每天一篇阅读理解,首先读熟文章,其次看清题目要求,教会答题格式;作文:小学作文一般就是考故事,首先审题(审题可单独训练,只求读懂题目,不用写成作文),会活用以前写好的作文,要重视修改(初稿和定稿),注意简洁的开头和有力的结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