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阳光学校 十月教学随笔 言淳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言淳     来源:原创

听了彭峰老师执教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示范课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彭老师的课就像一首柔和的钢琴曲,对于学生、听众,都是美的享受。课后细细品悟,仍然觉得回味无穷。大教无痕、润物无声,彭老师用自己深情的读、细致的教,带我们步入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新世界。

初为人师,我尚且不知道何为语文教学,在课堂上也显得“被动”:被学生牵着走、被课件拉着走、被教材拖着走,对课堂的驾驭、把控能力不足,对教材的理解、感悟程度不够。所以,我上课时通常是战战兢兢的,缺乏变通,过渡生硬,缺少“语文”的感觉。

而彭老师却是课堂绝对的主宰,他无时无刻不在操控着课堂,控制着教学的每个细节;但他又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感悟都由学生而发,教学进程也都由学生推进。他就像一位尽职尽责的导演,必要时走上前去稍作指导,大部分时候,他就是镜头后的人,同我们一起欣赏学生、品味课堂。

课堂上,彭老师的点拨恰到好处,不留痕迹,几句话,就能把学生的认知拉高一个层次。有时看似随意的一句过渡语,却让教学有了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教学是一门艺术,今天,彭老师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语文之美。

彭老师注重对学生“读”的训练,而这往往是容易被忽略、被轻视的。在我的课堂上,读就是一个环节,大多是为了读而读。而在彭老师的课堂上,“读”好像有了生命,它串联起了整堂课,融合了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教学。很神奇的,在一遍遍的读中,学生学会了字,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了预测之妙。有些难理解的知识点,竟然被读给巧妙地化解了,令人惊奇。

这一堂课,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名师间的巨大差距。往后,要更努力地学习,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反思、勤思考,尽早让自己的课堂配得上“语文”二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