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彭峰老师课堂所感
就平常的认知,我觉得学生都喜欢生动并引人入胜的语文课堂。因而为获得理想的课堂效果,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也常常会绞尽脑汁,尽量去设计一些吸引学生的环节,甚至将PPT也匹配得尽善尽美。但是有利有弊。有时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环节、PPT中精彩的图片所吸引,而不能及时地静心地投入课堂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备课,上课,让课堂生动而又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彭峰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不妨从最基本的读书做起,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没有了朗读,语文课就是纸上谈兵。老师追求词句的讲解,学生进行机械的学习,时间长了,老师的授课方式就会显得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日益降低。到时,学习的动力殆尽,语文课就成了学生的鸡肋。
而彭老师的课堂就善于利用朗读来调度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在朗读中渗透理解文字。例如,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他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彭老师请学生朗读时,学生得的流利且响亮。彭老师即刻抓住机会,引导体会。“老屋已经100多岁了,100多岁的人怎么讲话?”再指读。当学生没有达到朗读预期时,再次引导“老屋已经老得快要倒下了,该怎么讲话?”再指读。如此反复,在细致的朗读指导下,把书读好,把书中的形象理解好,一举两得。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能静心思考,潜心体会。
彭老师的一课,为我们的语文日常教学提供了示范,也让我知道语文的课文再如何变化,我们还是要把握住基础的朗读与识字,打好良好的基础,前进的步伐才能平稳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