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听了彭峰老师的课,能学到的地方很多。第一,他丰富的评价语言值得我学习。他的评价语精准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比如学生说“这是一间房子很破旧的老屋”,彭峰老师一下子就指出“房子”和后面的“老屋”重复,应该把“房子”去掉。反观我上课的时候,明明觉得学生的语言比较拗口,但是我无法精准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他的评价语还有指导朗读的方法,他说“我教大家一个读课文的秘诀,你们想知道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他让学生想一想年迈、快倒下的老屋是什么状态,进入情境后再朗读,学生的朗读顿时更上了一个台阶。他的评价语可以激励学生,比如“我忘不了你的朗读,有谁敢来挑战一下。”这样的评价语既肯定了这位读书很好的孩子,又激发其他孩子的读书欲望。我们学校的朱老师评价语也很丰富有趣,比如她想让学生认真听其他孩子的发言,她就会说“我喜欢善于倾听的孩子”,当学生会举一反三,她会赞美孩子“一点就通”。反观我的评价语就比较生硬,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彭峰老师教材解读非常细致,精确到一个标点的作用 ,一个感慨词都要反复斟酌一番。比如“天大得很啊”和“天大得很哪”,感叹词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比如教学拼音“a”,给“a”变音,意思也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上课不疾不徐,缓缓道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我上课的时候节奏很快,很急躁,没让学生静下心来体悟课文。
第三,听完课,彭峰老师还给我们做了讲座。我问彭峰老师,现在语文课上内容很多,应该怎样取舍教学内容呢?彭老师谈了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明确“课堂上上什么内容比怎么上课更重要”。我很赞同这一点,我觉得每堂课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整堂课都要围绕这个合适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彭老师还告诉我们不管刮什么风,都要立足语文的根。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根本。这让我犹如拨开迷雾见天明一般,我明白了以后教学必须围绕“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