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了彭峰老师执教的童话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深深地被彭老师灵动的课堂和扎实地教学所折服。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本文题目新奇,“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了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预测空间:“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究竟会发生什么?文中各部分情节的情节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接下来的发展会不会和前面的一样?还是有变化?文中老屋和小动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的描述也具有相似性,也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凭借。
彭老师对整个单元进行了分析,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彭老师是这样来层层推进的。练好三项基本功:一是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二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二是学会根据课文故事内容推测故事结局。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基本能力,那么他们再去续编故事时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彭老师对朗读地训练也是非常扎实有效。开头先分析小猫的段落。然后课件出示母鸡的对话,让学生猜测是谁说的,应该怎么说才更诚恳,随机指导朗读语气。师生分角色对读课文,再次完整的朗读课文。体会角色情感。在最后一环节师生共同欣赏,触动学生对老人的人文关怀:老屋帮我,我希望老屋永远也不要倒。
整节课孩子们都沉浸在猜测与不断揭示故事内容的新奇体验中,孩子们能仿照课文句式进行猜测。学生的朗读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一节详实而有突破的教学课例,对于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来说具有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向身边的语文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