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0月份随笔:回归教学的本真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焱云     来源:原创

回归教学的本真

——听彭峰老师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有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曾在《儿童的语文》序言中说,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概括他的语文教学,叫“不忘初心”。语文教学的“初心”是什么?无外乎“听、说、读、写、练”这一教学规律,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最终目标。然而在繁杂的课业和教学成绩的双重压力下,许多老师却急于求成,忘了这一初心,将教学脱离课堂,趋近应试,遗落了教学的本真。彭峰老师的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却将我们的思绪一下牵回了课堂,让我们的思绪在真教学里生起了根。

一、好的课堂,要回归文本

彭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畅所欲言,甚至,静静躺在桌上的语文书,也能和他们愉快地“交流”。是的,交流。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真正做了一回文本的“知心人”,他们探索句段,交流词语,甚至,连一个标点的心情也不曾遗落。“等等,老屋。”“等等老屋。”一颗小小的逗号,在彭老师的教学中仿佛有千般魔法,展现出了不同的含义,连“小小的声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状态。这也启发我们,好的教学,要回归文本,不落下一丝线索,要做文本的“知心人”。

二、好的课堂,要回归儿童

在彭老师执教的过程中,有一个地方特别令我感动。在教学老屋说的“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他请了一位小朋友先做示范。这本是体现孩子对文本和人物语言理解,展现教师教学成果的时候,但这位孩子的朗读却不尽如人意。彭老师轻拍他的肩膀,让孩子先坐下了。紧接着,就跟其他老师的教学一样,彭老师请了其他同学再次朗读,并配以适当讲解,直到最后一位同学读出了老屋所有的情感。我以为这句话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该是教学的下一个流程了,彭老师却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小男孩儿身边,弯下腰,将话筒凑到他的嘴边:“再读一遍,我相信你能读好。”男孩迟疑了一下,马上又鼓起勇气试了一遍。这次,他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是啊,一节好课的目标是什么?它不是隐藏缺点,让一节公开课没有瑕疵,而是发现儿童,回归儿童,让每一个儿童在这节课里有所收获,让每一个“瑕疵”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变成美丽的“珍珠”。

三、好的课堂,要回归基本功

窦桂梅老师曾经呼吁一线教师们,要回到语言,回到朗读,回到基本功上来。教材作为现行的教学范本,语言自然已经经过千锤百炼。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感受不到编者的这份匠心,这就要求教师们予以指导和帮助。除了讲解,还有何法?朗读和表达!表达即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并告知他人,是文本在学生内化后的一种输出。而朗读,则是让儿童与文本进行的一次深度对话,让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为了创设情境,建立起孩子们和文本间的桥梁,彭老师先带来了自己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对文本建立起了初步的感知。紧接着,孩子们便在彭老师的指导下,抓住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走进人物内心,走进文本灵魂,真正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也许在我们追求教育教学创新之处的同时,也要适当“循规蹈矩”,遵从语文的教学规律,回归语文的教学本真。也许这亘古不变的道理,恰恰就是一线教师们苦苦追寻的“教学捷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