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读于永正老师《儿童的语文》有感
说起于永正老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称号是他的一个“名片”。他是如何当上特级教师的?他的教学有何与众不同?我要从他的身上学到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也带着内心的那份敬仰和崇拜,我打开了于永正老师的著作——《儿童的语文》。
初读书名,儿童,多么亲切的称呼。看到这两个字,我不禁愣了一下。回想起上课时我对孩子们的称呼:同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就已经透出了我和这位名师间的差距。他把孩子们当成是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而我,则仅仅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学生。这是多么令人汗颜。
静静地读完全书,我才发现,相比于教学的方法、策略等常见的差距外,我与于老师最大的差距在于思想。于老师的教学处处都在为儿童考量。他追求的不仅是分数,更是成绩背后孩子们扎实的语文素养和鲜活完整的人格。
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在于老师的眼中,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面对教学,我们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比如朗读、写字、作文……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善读、善书、善写,才华横溢,给孩子们更高更远的引领。然而想要让儿童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善待学生。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伟大法宝,能够不断让孩子收获成功的经历,体验成功的喜悦。分数不等于人才,我们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心去体悟语文之美。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让我领略到了这位名师的智慧,感受到了由此而建构的“完整的语文”。语文教学路漫漫,我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正因如此,我愿不断追随前辈们的指引,尽己所能,努力让孩子们的成长留下最美的,完整的“语文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