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浅谈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朗读指导策略
朱瑾
“小小的……”是我有幸聆听了彭校长和三(3)班小朋友共同呈现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后,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一个词语。整节课堂如同这个词语,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于无声处,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如春雷乍响,默默发芽,在沃土中崭露头角。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和内化语文文本语言是语文课堂中语言建构的重要内容,朗读则是语文文本语言积累与内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本领至关重要。下面,我就谈谈在本节课中我体悟到的一些朗读指导策略。
“小题大做”——提示语
《总也倒不小的老屋》中呈现了老屋和小猫、老母鸡、蜘蛛的三个小故事,由很多对话组成了文本语言,指导读好对话是本节课的朗读重点。有对话便有提示语,关注提示语是指导读好对话的一个好办法。文中三种动物的话语提示都有“小小的”,因此彭校在学生放声朗读后及时标红“小小的”,直接提示学生。学生立马心领神会,将动物们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小声说话地样子正确演绎。
“小材大用”——联系上下文
动物的声音小而无助,学生们可以通过提示语一目了然地发现,并领会读法,那文中的主人公老屋的话语该如何朗读呢?彭校在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立刻询问该生:“这个老屋多少岁了?”, 学生很快找到提示,答出“一百多岁了”。彭校便请学生再读老屋所说的话。在两到三次的尝试中,学生们很快体会到苍老的老屋所应该表现的语调语速。因此,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清文中语言内涵对于指导朗读大有可观。
“以小见大”——标点
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往往十分重视长句子,这就忽略了短句的阅读指导。彭校别出心裁,由逗号入手,出示对比“等等,老屋!”“等等老屋”和“再过一个晚上,行吗?”“再过一个晚上行吗?”,请学生分别朗读,体会有无标点停顿所表达出的不同语言情感。在多次对比朗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小猫的急切与恳求。
“牛刀小试”——示范
尽管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示语、联系上下文、标点停顿让学生自然品味朗读的奥秘,但有时学生会走入怪圈,品悟不出,这时就需要老师能做到准确示范。文中除了“喵喵”、“叽叽”外,还有一个拟声词“吱吱呀呀”,可能因生活体验不足,几位学生在朗读时无法共情。这时,彭校及时止损,没有继续请学生朗读,而是自然地引读本句,给学生们做好示范。
学生朗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不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堂就能培养建立的,而是需要长期耕耘。本节课课堂参与的学生在彭校引领下对于朗读、语言建构得到了成长。而我,更是在这声春雷中醍醐灌顶,对今后课堂如何更好地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语言建构有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