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亚梅     来源:原创

午后空课,我坐在办公室读《教师的挑战》,纸张翻动发出的声音,如同飘零的树叶摩擦地面发出的哗啦声,如此静谧。小时候的夜晚,我先在被窝躺下,母亲坐在我身边,那时还不流行亲子共读,母亲自己读一些书。纸张在耳边翻动的声音一直伴我入睡,到现在都怀念。

读了一部分后,有些开悟,又有些困惑。

我问自己:我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由于我的课堂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顺序性的课程,所以尽管我竭尽全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有孩子两眼无神地呆坐着。我再问自己:我创造过机会让孩子们互相倾听从而相互学习吗?倒是有过,带三年级孩子学到下半学期时,我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学生字词,步骤是这样的;先采用各自的方式充分自学,然后分两类合作,(需要帮助的学生举手示意,可以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帮助自己;大多数不需要帮助的学生只要同桌互默就行了),这一轮结束后,进行小组间评比,各组选两个同学参赛(一般选择基础较差的,可以更多地暴露易错字),最后教师一边批改一边重点讲解。我一开始也担心流于形式,担心求助的孩子自尊心受挫,,担心小组比赛会打击落后组的积极性。事实上没有,求助的孩子大大方方,被请教的小老师也很敬业,比赛结果一点也不影响大家的士气。我留心观察了一个学习生字很吃力的孩子,他每次都要求助,经过几次指导后,开始独立自学,进步很大。

是否所有的课堂都能如佐藤学说的那样做呢?我不敢,应该说不会。下午的小作评讲课上,我尝试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在小组内互相倾听相互学习。本周我们写的是《豆芽成长记》,是一篇观察日记,大多数孩子都写得很生动。首先,我将班级分成15小组,每组确定一位组长,然后将学习(交流)要求写在黑板上:每人在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两人倾听(1.习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记录豆芽成长的经过;2.对豆芽的变化是否有独特有趣的描述;3.他的心理活动有没有引起你的共鸣?)当你听到好的语句,举手示意,请他重读并郑重点赞;听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举手示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方修改。最后评选出小组最佳习作,准备参加大组评比。

我发现合作学习的氛围很好,平时容易走神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来,尤其在一个没有特别优秀的孩子的小组内,中下等的孩子得到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每个人都在慎重地朗读、点赞、修改。遗憾在时间有限,最后只落实了大组评比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有:1.我应当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一组的学习,倾听、观察并提出意见和建议;2.大组交流前,统计每个孩子获赞的个数,予以表扬;3.聊聊自认为修改最成功的语句,得益于谁。

小试牛刀后,我想,是否只有这样貌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才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佐藤学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串联”,与学习的三层内涵相对应,其中第一层是与教科书之间发生对话,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语言活动,这是需要我们设计并主导的。在这样的主导中,我们如何尽最大可能去下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只在其中起穿针引线的的串联作用?

我会继续实践,继续记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