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阳     来源:原创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开学初,学校发给每个老师几本书,这不是学校第一次赠书了。而其中这本《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下子引起了我以及身边同事的关注。这套节目前几年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过,节目中展示了故宫珍宝让人眼花缭乱,但对于我而言,故宫博物院一个个科室修复文物的记忆与态度,更是让我着迷。

翻开这本书,第一天就读了许多,质朴的言语不花哨,仿佛如这些专家手中的文物一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只是静静地停留在故宫的某一方空间,随静谧的时光永流转。语言文字是精髓,在此截取一段谈谈我的想法。

39页,这段让我立刻从床上起身打开电脑,敲起键盘的文字是:以前老师傅带徒弟好像都是让你自己去琢磨,不会主动教,要想学就是偷学。所谓偷学,就是他做的时候你得瞄着看怎么弄。现在是主动教,生怕不不听。这怎么说,说实在的现在年轻的咱也不能要求太高,年轻人他不跟你调皮捣蛋就可以了,能踏踏实实跟你坐这儿就可以了。让他跟我那会儿似的受管教,你连自家儿子都没法管,时代不一样了。

反思自己:我的“偷学”本领没到家。说句玩笑话,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从教的这些年中,似乎不常有自己的思考,总是觉得顺其自然、平和流畅上完课,带好学生就很了不起了。但或许,只有自己真正去思考、去辨析、去生成的东西才能在你的思想深处扎根,才能让你的课堂有灵魂,才能让你和学生心意相通,把教学往艺术的道路上引。自己体会的东西跟老师手把手教的毕竟不一样。

反观学生: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你怎样和孩子们相处,想想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的孩子,有些行动就有了生命力,这是彼此相互的过程。打不得,骂不得,细心呵护,使劲打电话、发信息求上进,这样的现实也着实让人无奈。但这就是现状,改变不了就去努力适应,在大环境中寻求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亦心安矣。

生活本身就是每天的重复,在重复中积累经验,悟到了,你就开朗了;悟不到,跟着依样画葫芦也没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