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本节课,卞老师的教学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境激趣 ,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老师创设了四种玩游戏的操作活动:A小球不要掉(2人)B木棍你别倒(3人)C火车开开开(4人)D车轮跑跑跑(5人)第一组10人,第二组12人,第三组11人,第四组12人,既复习了之前学习的除法算式,又顺势引导出今天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卞老师亲手制作的卡通人物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较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中,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为全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卞老师紧紧抓住这两部分内容,新课教学和课堂练习都围绕它展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卞老师加强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摆草莓,用小棒摆正方形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平均分物体时,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产生过程,让学生分组选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卞老师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让学生分别用11人分组,看看这11根小棒可以怎样分组,余几人。边圈边记录边用算式表示出来,紧接着让学生观察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次动手操作是让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卞老师采用了猜测--验证--概括的方法,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然后同桌合作,在本次操作中,学生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恰当。
本节课教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问题进行猜测验证等,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发挥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最后采取男女PK的方式加深余数比除数少的练习。
我建议:介绍余数的意义时应把它叫响,让学生真正了解余数,明白余数是余下不能再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