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里藏医》1
是云华
还记得2015年的国庆节期间,当国人还处于愉快放松的假期生活时,在世界的另一边一条新闻迅速地扩散,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兴趣——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挽救世界数百万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这是中国人首次在诺贝尔自然科学方面获奖。当然此次获奖也体现出一些不同的事情,虽然此次诺贝尔奖的三位得主军事在寄生虫药物方面做的贡献,但是其中医科学院的身份以及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是借助中医理论《肘后方》(中医古方)做到的,这使世界上所有人的眼光聚焦在中医上,中医的神秘吸引了所有人的兴趣。
我本身对中医比较感兴趣,大概是因为自身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总会有一些小毛小病。比如对于身体的调理就会组研究中医,也看过一些类似中医的书籍,如《黄帝内经》。但是自身一个人的摸索研究,很容易坚持不下去,还有容易误入歧途。9月底,兄长建议我去上徐文兵的筑基网上课,也是怕啰嗦就花了一千大洋报了个名。基于不浪费钱的想法,也每天督促自己学习里面的史课,文课、字课、天文课,中医思想的理课。在五个项目中,我最喜欢字课,为此购买了徐文兵的《字里藏医》这本书。每天翻阅一点或是一两页,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理解,感觉收获颇多。为此,写了如下一些自己的感想或是理解。
第一次记录首先谈谈中国自古对中医的理解:中医,起源于中国,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2020年11月月底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