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发展对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2018)。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要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训练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运用绘本展开小学英语教学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欢快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发展思维品质的关联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绘本故事是极佳的文本载体。近几年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和采用,教师利用绘本故事与思维的自然关联,通过递进式的提问,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将结合跟上兔子系列中Can I play with you?这一绘本教学的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激活背景,调用已知,培养思维的关联性
关联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世界之上的,用类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或相异的事物进行关联,来表达对宇宙万物的看法的一种思维方式(葛瑞汉,1986,转引自刘杰,2014)。每篇绘本都有其独立的主题、思想、知识、情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涛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情景,使其感知重要角色,从而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互动。绘本教学时,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被激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难以发挥想象力。因此在绘本教学的导入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活背景知识主要是调用学生有关绘本故事主题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设计Can I play with you?这一绘本的导入时,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采用了猜一猜这一活动引出绘本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little elephant、monkey、duck、tiger,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关于animals的旧知,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思维,为后面的绘本教学做了铺垫。通过动物的叫声猜测来引出绘本的主要人物,营造出一种深处森林的氛围,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学生知道了这是一个以动物为主题在森林里展开的绘本故事,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这个故事情境中,好奇心又促使他们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建立起语言与知识的关联,对这些动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已经激活的相关概念进入绘本阅读。
二、讨论封面,预测情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朱智贤,2002,转引自张泰刚,2018)。绘本故事的封面一般有题目、图片、人物、情景、作者、插画作者等相关信息。英语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文字、知识点,图片知识点缀和陪衬。而绘本的图片内容是全书的主脉,整个故事的内容都围绕图片和插图展开,故事想要传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也均在图片中体现,绘本词句不多,能够拉近学生与英语学习之间的距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给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会从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图片展开教学。
呈现封面的方式有两种:(1)直接呈现。教师直接呈现题目及图片,直入主题讨论。当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非常强。而且对本主题的相关知识储备非常充分时,可以直接呈现主题并展开讨论,减少呈现环节的时间。(2)局部呈现。只呈现图片或图片一角,让学生观察封面信息,如有什么人或物?人物是什么表情?他们处于什么样的情境中?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存在信息差的图片及教师层层推进的提问,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其对该绘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导入活动中,通过猜一猜引出了绘本故事的主要人物elephant,duck,monkey,tiger。所以我选择局部呈现,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信息,观察这些小动物们的表情,然后再呈现绘本的主角little elephant的一张图片。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little elephant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教师通过设问What happened?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对绘本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片断:
(呈现封面)
T:Look,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S: I can see a little elephant,a tiger,a duck and monkeys.
T: Are they happy?
S: Yes, they’re very happy.
(呈现little elephant的图片)
T: Is little elephant happy?
S: No, he is sad.
T: What happened to him?
S:......
T: Let’s read the story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