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
如何理解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呢?看过《深度学习 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我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1、备课找“本质”
备课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从而挖掘教材的根本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追问数学本质的核心问题,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本位思考。
2、精设计,主动设疑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应当变自己问为学生问,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主动设疑,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
3、课堂教学要触及学生心灵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场革命,这是一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在教学中要触及学生心灵,必须做到以儿童为中心,以学心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深度指导和渗透。
记得关于《小数除法》一课的上课情景。先将分“钱”迁移到了分“米”、分“数”,小数除法的意义由具象到抽象,全部是由学生自己一点一点的升华,最后学生还提出: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一直分下去?在这堂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米”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大得计数单位不够分,就化成小的计数单位继续分,强调没分完就继续分,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必须要走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桎梏,积极创新,基于生本理念打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并不是一味地求难,求深,而在于适时点拨、引领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