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有感》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原创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这句话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书中,我还找到了她说的一句话:我上了一辈子语文课,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语文课。这就是于老师的胸怀。于漪老师来自一线,带着教育田野的泥土味道,带着青草的芳香,不断地吸收阳光雨露,始终扎根在教育的沃土中,于是形成了她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话语风格:创新但从不偏激,公允但从不守旧;切合实际,适度超前。整本书读下来,于漪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着教育人的初心与使命——教师这份职业,寄托着我们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说到底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人”,合在一起就是“仁者爱人”。我们的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假如方之于物,什么才是合适的呢?想来想去,其实还就是这个“水”字。于漪老师的名字里也有“水”——漪者,波纹也,风生而水起。我想,这是一种美好的注定,于漪与教育紧密相融,惠及万千。今年已经是90岁高龄的于老师,仍然在忙碌着,如一泓泓清水,在传承和汇集中,润泽无限广阔的教育土壤。她操心着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教师培养等等,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咨询到教材审定,从师德修养报告到课堂观课评课。这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本色!

教育,既是生命的演绎,也是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自觉的传承。忆往昔,看今朝,自省自励,回归初心,追求教育真谛。在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我们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如何坚守新中国教师的本分,并将教师的教育情怀、个人成长与国家使命融合起来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今天的校长办学校做教育,要放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和长河里,来定位和表达当下的办学实践;今日的教师,要努力成为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有中国文化底蕴、中国文化情怀的教师;要像于漪老师一样,始终在风雨兼程、努力耕耘,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锐意创新,勇于实践,以奉献精神投身基础教育事业。就如书名写的,穿行在基础教育森林,总有一份责任驱使自己不断向上,总有一份良知驱使自己不断向善,总有一份情怀驱使自己永不言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