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练兵备课《囊萤映雪》随笔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之仗。大练兵开始之前,我就提前紧张了,想着做点什么,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大咖的教学视频看了起来,找找上公开课的感觉。等拿到课题,我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备课。
一、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我仔细的阅读了教参,明确了该课所在的单元目标和本课的课时目标,使上课的目标逐渐明晰化了,我对教材的把握也熟悉了不少。我认为必须把每单元的语文要素牢记心中,在每种课型中根据学习要求明确每课时的目标,然后再来设计教学内容,就能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当然,还要注意各册教材的前后勾连,用整体教学的思路,努力建构起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可惜的是,由于教材更换,本人未能担任过连续学年的教学,这一块是空白,于是我积极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询问之前对于小古文的学习,了解四年级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二、讲授的核心知识点必须要准确无误。无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亦或是核心素养,知识的学习都是必须的、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前提是,这些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疑问,教师一定要吃透弄懂。本课中,我把理解小古文的方式定位重点核心知识,前后窜联起来,巩固之前的“看注释”的办法,新习得“扩词法” 。此外,《囊萤夜读》的朗读也是个难点,因此我把古文的断句也放入了教学目标中,反复琢磨。
三、必须仔细研判学情,因材施教。我们都上过无数次课,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个原因是共性的,那就是是否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再精美的教学设计,如果不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学效果一定是差强人意的。 我找到该班级的任课老师,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情况,根据学情调整我的教案。
一节公开课上的好与坏,决定因素有很多,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事前对这个班级的估计还是不够充分,预设不充分;教案的整个环节太琐碎,还应该精简;对字词的教学抓太多,没有考虑高年段的学情等等。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一次锻炼,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推动自己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