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教学随笔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云贤     来源:原创

教材解读、学生解读的重要性

上好一节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解读,对于上好一节课的决定性作用。

教材的解读,如仅仅是对文本的解读,学生不仅不能掌握好所学内容,各种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其实教材的解读应分为三重境界:读懂,读通和读活。读懂,是指理解数学文本描述的内容,能准确地定位该教材内容所承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读通,则是在读懂文本中所承载的知识与技能这一明线后,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读活,是教材解读的最高境界,是指能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对教材合理整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三个解读,对于学生的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的解读,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了解,包含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一节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这两方面“通”的支持下,才能设计出真正为学生学习的探究活动。

其次真正想要读通、读懂、读活教材和学生,不能单纯地就某一节课来看,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但要读懂其编写意图,更要读懂教材的知识体系,纵向的和横向的,加以联系比较,加之上述讲到的读懂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而且,在读通读懂读活教材和学生后,设计学习活动时定要遵循一个主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脑子动起来,让学生小手动起来,让学生小嘴动起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动”,来获得有效的思考和各种能力的有效的发展。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观察、探索、表达、交流,让学生主动质疑,指导学生主动比较,获得对知识本质的探讨和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来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另一种“活”——人本学习,在课堂上能得以体现。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解读教材、解读学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长久的命题,我们必须一直行走在这研读的路上,才能带领好孩子走好这漫漫学习之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