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阅读了一本李希贵的《学生第二》的书。李希贵是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后又将一所薄弱的高密一中打造成全国知名学校。《学生第二》这本书除前言和后记外,共分九辑,每一辑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总计7万字左右。因为是随笔,书写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校园生活,对我而言,它就显得特别真实、朴素。因为随笔里融入了很多我想不到的或者想到做不到的创新思考和创新策略,因此,感觉它像一瓶味道醇厚浓烈的酒,很值得回味,足以激发起饮者的热情。
自由一词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对于教育来说,则是一种追求。李老师的书中《把规章制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张扬教学个性》等章节,无不是在自由的理念支配下,阐述了管理、教学等等方面的自由的诉求。在教学上,要“让学生在课堂里自由呼吸,让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没有了压抑,有的是灵光闪现;没有了束缚,有的是畅所欲言;没有了权威,有的是平等兼容。“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激发出生命活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自由似乎总是与规章制度对立存在的,其实不然,我们追求自由的文化、氛围,并不是就摈弃了制度,而只是认为“规章制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还要寻求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
不论李老师在教学一线还是身居高层教育管理岗位,自由一直是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次次的突破。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这在今天已成为管理定律了。从《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到《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说说而已不能“而已” 》等等,从听了课要评课到改变教研氛围、提高教研效益;从随手捡起废纸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杯水行动”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从洗手间的招贴画到卫生意识、节约意识养成;……无不透露出李老师立足细节,把小事做好,把事事做好,由此成就了高密四中、高密一中、高密教育、潍坊教育,成就了完美。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看病号、听课评课、点评学生的文章、给教职工家属发新年慰问卡等都不是很复杂的事情,偶一为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李希贵坚持了下来,于是教师、学生感动了,教研习惯、卫生习惯等养成了,种种的简单事情累积起来就为他赢得了成功和喝彩。“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这留给人们的启迪无疑是深刻的。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在和智者交流;读一本好书,好像与知心朋友促膝长谈。《学生第二》是李希贵践行和思索的结晶,它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