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听《伯牙鼓琴》有感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华     来源:原创

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听了蒋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一课,我如同畅饮一杯醇香的美酒,细品一盏幽香的茶。这个千古流传、情至肺腑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这篇短短几十字的文言文在蒋老师的倾心讲述下得到了极为精妙的阐释。

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韵味

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将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而且要做到读有层次。蒋老师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领悟到水到渠成的阅读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古琴乐曲的渲染,再现了文本意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使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神韵。

二、关注表达,感受语文魅力

蒋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时想象画面,感受泰山的巍峨,江河的广阔; 再出示“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这样形式的词语,想象当时的场景;最后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渐渐对“知音”一词心领神会,达到思想的提升。

三、巧妙利用背景音乐和背景资料渲染气氛,使历史人物形象化,使古文演绎生动化

一曲美妙的《高山流水》拉开了整堂课之序幕,扣人心弦的乐曲唤起了学生无尽联想的乐曲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此美妙的音乐出自何人之手……这样“先声夺人”的导入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又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中,真是一举两得。背景资料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志向远大、胸怀宽广的俞伯牙,再一次理解了伯牙子期的情投意合,感受到了伯牙得之之喜;而在钟子期死后,不知情的伯牙如约来到故地会挚友,此时却早已人去楼空,物似人非,真是悲痛之极,而此刻一曲无限凄凉的古筝曲适时响起,真叫人如同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痛失挚友那真是痛彻心扉,伯牙绝琴之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无人不为之动容。这是全文的高潮部分,老师再次成功的地利用音乐使主题升华,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