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华     来源:原创

       文本,通俗来说就是教材,具体到语文教学,就是一篇篇具体的课文,这些课文文体不一,经典与现代不一,主题不一,表现形式不一……都知道,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如何用?用教材这个例子教语言知识还是文学鉴赏还是其他?这些问题一直深深的困惑着我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是周一贯所作,这是一有厚度的书,首先从书的结构来说,按照文体分门别类的创作、编排,分为了散文、童话、小说、神话、诗词,其次每一则解读案例都让人收获匪浅对比之前余文森谈核心素养,更添了一份贴近教学前言的真实感,让我能结合自己理解,编写教案。

有人说过,教材文本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做深入地理解和个性化解读,并使之成为教师文本,再把这成为教师文本的所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有原则的选择和删减,最后呈现在课堂上的才是我们的教学文本。值得我们深思之,践行之,那首先要读透文本。

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读透文本后的魅力课堂,也领悟到了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

深度解读。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课上得单薄,似乎挖的不深,教学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也不多,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教材加教参加网络资源的备课方式。而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深挖掘才会有甘泉的道理。

宽度解读。教学是需要广度和宽度的,因为这决定着教学的高度和深度。窄化的语文是不完满的、片面的。把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文本进行比较,把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文本进行比较,把同一作家相似的主题或风格的文本进行比较;从中碰撞出对文本内容的深度懂得和表达形式的深刻印象,特别是文学鉴赏力的真切提高和文学阅读方法的自然渗透。

有学者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技术语文、深度语文、课程语文。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前两重境界中,只有真正有语文课程观的教师,即达到了专业自觉的教师,才进入了第三重境界。紧贴着课程的内涵以及课标的理念,关注着每一篇文本最核心的文本价值,从而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丰实高效的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的。关于文本解读还有许多需要实践、探讨的,未来之路且行且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