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在低年级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标不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期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老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关心想象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思维的热情。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学之中,多媒体集声像、图文和视听于一体,成为一种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它能使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样性和趣味性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挥多媒体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特点,把多媒体与阅读有效结合,发挥其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教学,激发学生乐于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如果有好的导入则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到的学习状态之中,良好的开端有助于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具有很大优势,多媒体有声有色、有情有意,以一种特定的撩人的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充满生气的时空之内,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学习知识,形成浓郁的情感与快乐的情绪,使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效果好。相反,没有运用良好的导入,他们的学习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调动,思维反应迟钝,不利于知识的记忆,注意力呈现涣散的状态,对智力活动起到抑制作用。基于此,老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前一到两分钟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本课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成运用大屏幕呈现给学生,视频中精美的画面、动听的乐曲造就了一个良好的课堂课堂情境,能激发起学生脑皮层的兴奋,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多媒体教学能为整堂的教学主题做好铺垫,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到教学内容上。比如,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时,在课的导入时,我运用了提前制作的黄山的神奇风光的视频,学生边聆听优美的音乐边欣赏优美的黄山画面,学生的视听感官被调动起来,看到黄山的奇石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急切探索黄山奥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黄山奇石的词语:“仙桃石、猴子观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 球、仙女掸琴”等,并大开眼界-原来黄山的“奇石”的名字也充满了诗意,这些名字有的来自诗句,有的来自神话故事,好像最美好的词语在这篇课文中聚会一样,愈发激发了学生探索黄山奇石的强烈欲望,思维更加活跃,渴求知识的与创新的欲望更为强烈。
二、运用多媒体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易于创新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生活经验少,对陌生的事物认识较为困难,而直观的、生活化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老师为学生创新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热情。阅读教学时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知识,让学生感觉能对知识触手可得,这样一来,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更容易接受文本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创新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他们是运用形象、声音、颜色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更具备这几方在功能,正是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把文中所介绍的事物、现象、情景、情感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低年级的学生对可爱逼真的形象更是情有独钟,老师要把课文中的这些事物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比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一块奇石叫作“猴子观海”,学生已经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这里所说的海不是真正的有水的大海,而是在山间的“云海”,是“猴子”站在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是这种“翻滚的云海”到底是多么美的景象呢,无论老师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能准确的描述,都不能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此时,老师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给学生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无需要多言,学生一看便知,并发出惊奇的赞叹,教学难点很轻易就能突破。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有创造性地实施阅读教学,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语文的真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