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暖的惩罚》有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今天,读了《温暖的惩罚》一文,文中的一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
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自然要挨罚。
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说:“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只是,有时候,正义的伸张,可以更柔软一些。惩罚的手伸展出来,也可以透出更多的温暖来。
惩罚的最初及最终的目的,绝对不是惩罚的本身。罚,永远只是一种手段,保护人,给人温暖之感,让人免于恐惧,才是其出发点和目的地。
惩罚,让人收获生活的希望,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让幸福有个切实的着落,使得正义像阳光一样洒遍人间每一个角落。惩罚也可以温暖人心。
细读之后,以上的每一句话都很值得我们深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
回想平时我们自己的做法,常用小红花等来刺激孩子。如今,掩卷闭目思考才恍悟,原来这不是激励,而是为了驯服,为了控制。曾记得窦桂梅老师在《玫瑰与教育》一书中讲述了“小红花背后”的故事。如果说小红花原本是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那么有时候小红花背后难免就不是另一部分学生的乌云蔽日。所以教师影响学生的决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小红花,教师最大的魅力应该是以她一颗和善的心,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和丰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曾经我也认为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是孩子本来就能做好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规则性的遵守。而我们总习惯以表扬去奖励,总以为树立了榜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有效效仿。原来背后竟隐藏着太多太多对孩子的不信任和自尊心的伤害!
我们不是风中的芦苇两边倒,一下子立即抛弃所有的奖励和惩罚,我们很难做到;一下子失去奖励和惩罚,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无所适从,无法适应。但我知道,温和、温馨和友善的教育理念,有时比恶狠狠批评和训斥更有效。惩罚不是体罚,也不是没有理性地用凶狠话语对孩子进行威胁与控制。惩罚可以让孩子修正自己的行为,威胁和控制则只是在当下震慑孩子的心灵,暂时控制孩子的行为而已。当前教育中倡导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表明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我们的教育可以有惩罚,但让他透出温暖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