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教育,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初衷,简约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认知,每一丝启示的灵感。教育是和谐的,松散悠雅,有韧有余,揭开轻松快乐的源泉,这就是教育,是诗意地挥洒与点播,和美在呼与吸、感召与回应的自然畅达之间,它像一把和美的伞,呵护成长的生命蓬勃发展。教育是温馨的,脉脉情愫,擎起心灵的温度,温暖在天地岁月间,这就是教育,是扑面而来的春风,惬意在馨香人性与人文的情怀里,激励荡漾在化育的海洋,温润柔和,播种倾情的时光。
《论语》是教育的渠首,倾洒圣人思想的光芒,在千古之后依旧永恒。拜读这圣灵的文字,洞空心灵的艰涩,洞开一股涓涓细流,流向倾情教育的心河。教育原来这样的简单、和谐、温馨,让我们畅饮圣人的思海,在圣人含默巍峨的字里行间感受教育的真谛!
《论语》为我们传送教育的简单简单到平素平常、坦荡坦诚、质朴无华。“有教无类”至理至真,这是我们任何教育必须认定的根基。没有差别也不应该戴上有色的眼睛,把学生分类归属,什么“少年班”,什么“宏志班”,将学生划分等级,拉开差距,违背自然天性,完全是自寻烦恼,功利熏心,何必呢?“有教无类”至理简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享受学习与温习、研习是多么的愉快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与钻研之中就会有新的收获,这无异于能有像老师一样的帮助。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起出行,一起共事,就大有学习与学问在,学习简单到了日常生活之中,人际交往之间,在简单不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至于斯也!”学习是一种陶冶,何必为分数苦苦以求,身疲心瘁,闻乐而陶醉,在忘我中徜徉感受美好的境地,为何不是学习?学习这样的美好,欣享入境才这般简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树起自己人生的理念,行走在理想与意志的长河,快乐简单,有韧有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教相长,乐在其中,这就是孔子,一个善学乐教的师者形象。“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孔子要过五十而学《易》,可见终身学习的概念是师者不辍的风范。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当时《易》书已经无人能懂了,在孔子晚年之时,周游列国之后,痛心忍性,著书立说,深究苦读《周易》,有韦编三绝的成语美留后世,学习就是读一遍再读一遍,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简单的复读开启的是学习的快乐,熟读精思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