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听评优课有感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文     来源:原创

 

 

本次评优课数学组有12位青年教师参与,短短的一天时间,既要设计教案又要制作PPT,工作强度很大,但大家都努力把最优秀的课堂教学展示出来。短短的3天评优课活动,我们看到了年轻老师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蜕变。

首先,都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

有的老师创设了贴进学生生活的情境,这样增强了孩子们的带入感和投入感。比如:陈珺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熊出没》故事引入,高扬老师用猜谜语导入,章丽洁和赵淑君老师借助计数器,通过拨珠把学生认数的范畴由个级扩展到万级,搭建了一个很自然地迁移和类推的平台,既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又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有的老师善用学生已有经验,介入预习和课前梳理,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比如,《认识100以内的数》,任菲和严琳老师从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展开,《认识时分》教学时,虞银老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钟面引出整时的特点;殷偲老师在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对照学生已有的画垂直线段的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            

有的老师注重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比如耿凤秀老师采用“数青蛙”的儿歌,在学生学习疲劳的时候采用儿歌形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更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经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经历不仅是一种经验,经历的过程更是一种体验和感悟。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认识100以内的数》中,认识拐点数(293949591之后是几),安排摆小棒,通过亲自操作明白9根小棒+1根就是10根,也就是1捆,体会到“满十进一”的知识本质。

再如,胡双老师通过设计“制作三角形”的环节,通过思考数量、材质、拼的过程揭示出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概念中的难点,可谓水到渠成,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

接着,内容的有效整合让知识的呈现和学习更具层次性,让学生在一个整体布局中逐步感知,从而形成结构化的认知。

比如:《认识表内乘法口诀》,鲍莉老师借助学生课前填写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孩子们充分观察和思考,探究表中不同维度的规律,帮助学生解开了乘法口诀表中密码,建构了结构化的认知。

再如:王岩老师三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同时还感受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练习设计不仅关注到形式还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中学生要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练习是很重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教科书中的练习,它起的作用已不光是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更是本课知识的延伸,是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推手。所以,12节数学课,老师们都精心设计了练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评优活动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教材专业化解读能力还需加强。

教材解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程,专业化解读能力直接决定我们的教学水平。可以阅读潘小福院长撰写的专业化教材解读这本书,上面会讲解专业化教材解读的几个视角。(教材解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梳理体系,把握结构梳理已学知识和后续学习内容;本单元知识框架,不同版本的比较;了解学情,定位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才是最佳的。)

2. 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句话每位老师都知道,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还是老师扶得太多,讲得太多,给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机会还不够,生怕学生发言的内容与探究出的结论与自己的预设不符,影响了预设的教学流程。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还是要学会大胆放手,让孩子说出心中所想,所思。(其实我们现在备课要考虑的不再是怎样把学生教会,而是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从中逐渐学会学习。)

3.教师要在“导”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而是要在组织、指导、点拨、参与等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比如,小组合作探究,不要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主题确定之后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之后再有效开展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思考,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正确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资源要宽容,学生原生态的资源要发掘其合理性,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及真实的想法,这样下去,孩子们才敢于发言,善于动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