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 是呀, 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 他们的心灵犹如春天初生的幼芽, 是稚嫩的、脆弱的、 也是容易受到伤害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用爱与孩子交流,细心呵护。众所周知“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中,往往会蕴含着难得的教育契 机,如果我们用心捕捉,并运用教育教学的智慧加以开掘, 就会使教育的力量如春雨般直达孩子的内心世界, 进而产生正面的教育影响。
小轩是班里公认的好学生,她既是班长,又是语文课代表。 平日里就属她表现最突出: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们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冲出来帮忙…… 总之, 她在班里的威信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也许是因为她太突出了,所以总觉得她在课堂上的每一种表现都是与众不同的。可是最近几天,我发现她上课总是低头不语,心不在焉,好几次回答问题都让我很失望。课下也很少与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面对小轩的种种表现, 我很不满意,心想:作为班长,你的表现竟然是这样,还怎么给其他同学做榜样? 我几次都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以此来警告小轩,可还是忍住了。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小轩的表现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让我疑惑了。 忽然之间,我觉得原本乖巧的小轩一改常态,变得对什么都很淡漠,一定有她的苦衷, 我决定找她好好谈一谈。
一天课间休息时,我找来小轩。为了能了解到她真实的想法,我先与她随便拉家常,等我觉得她对我没有戒备心理了, 就顺势询问她近期的表现怎么会这样? 她先是一言不发,思索很久,才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句:“老师,您别让我当班长了! ”听了她的这句话,我非常纳闷:小轩一向很看重自己的职务,并且尽量不负众望,平时总是事事抢着做,处处 以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了班级可谓尽心尽力,怎么会突然就不想当班干部了呢? 我询问她原因,刚开始她闭口不谈,眼泪汪汪的,看得出她还是有苦衷的。 为了打开她的心结,我再三启发,并表示:如果她的理由合情合理,我就尊重她的选择。也许是我的诚意感动了她,她慢吞吞地说出了实情:“上次语文测试,我因为发烧,试卷上的阅读和看图写话没有做完,只考了70 分,您当众公布我的成绩。后来班上好多同学都嘲笑我,所以我不想当班长了。”说完,又委屈地哭了。望着泪流满面的小轩,我不禁为自己公布成绩的做法感到愧疚,也为自己没有分析小轩没考好的原因感到自责。是呀,如果当初我细心些,问问小轩为什么没做完,知道了原 因,我怎么也不会公布她的成绩呀! 一时间,我为自己的做法汗颜。 公布成绩,本来是想激励学生,殊不知却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由于自己一时的疏忽,竟然使平日里在各方面表现都积极踊跃的一个孩子在短短的时间内变得沉默寡言,自暴自弃。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后果该是多么严重呀!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我真诚地向小轩道歉, 并答应她:一定要让同学们改变对她的看法。
在一节班会课上,我郑重地向班上的学生作了解释,并且当众表扬了小轩带病坚持考试的行为, 同学们向小轩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看到了小轩灿烂的笑脸。我知道, 在同学们的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小轩心里的阴影消失殆尽。从那以后,小轩重拾信心,在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看得出来,自从我和她谈心后,她已经把我当成了她无话不说的朋友。 是啊,仅仅是教师几句简单的解释,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一个孩子重新恢复到往日的积极、乐观,并且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尽职尽责了,这是多么神奇的教育力量呀! 可见,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给孩子带来的的影响是多么大呀!
这件事过后,我不再公布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偶尔有孩子们出现成绩上的波动,我都会找他们谈心。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我都会有意识地观察孩子们,与他们聊天,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哪些喜悦,有什么困惑,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久而久之,学生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也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告诉我了。 一旦发现哪个孩子有反常表现时,我都会耐心地询问原因。 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了些许细心与耐心,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生活不再是那么单调;因为有了和孩子们的故事,我的内心总会被孩子们的信任与认可充溢着。 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在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处理上,我们应该平心静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换一种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灵,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相容。 要赏识学生, 不断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份原有的信心与表现欲,激励每一个学生从失败中获取成功的经验。 一句贴心的话语,一番真诚的鼓励,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与动力。 只要我们以爱为出发点,处处尊重学生的个性,时时倾听他们的声音,以一颗童心和着他们的心跳去想事情,去做事情,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 ”面对孩子,我们要做一个有童心的教育者。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