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女儿是个中等生》有感
吴玉亚
读了《女儿是个中等生》这篇文章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心有戚戚,甚至有点黯然神伤的感觉。
其实作为一名家长,自从女儿上一年级开始,我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分配在了她的身上。从检查各科作业,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抄报、绘画和各种自制卡片等,只要是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有多困难,我总是协助着孩子不折不扣地完成。有些作业比较容易,孩子自己能独立完成,家长监督就行;有些作业比较高难度严要求,我甚至还会越俎代庖,替她完成,出发点是节约下时间,让她能多些精力复习功课。尽管如此,女儿的成绩也像文章里的“二十三号”一样,学习上管一管,成绩往上提一提;如果一懈怠放松,成绩就急剧滑坡,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我也知道,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孩子们各有各的脾气脾气秉性、性格特点,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好,品行好,纪律好,但作为一名家长,我们仍然抱有最大的热情,希望着自己孩子能与众不同。在家里,我们投入最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给孩子报兴趣班、特长班,支持孩子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给孩子鼓励,给孩子制定目标,盼望着他们能有朝一日摆脱中等生的帽子,能一跃成为一名优等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等生的进步往往是很难很难的,因为他们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她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孩子,我们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
比如,像我女儿,她为人和善,和同学能友好相处,但不善于管理纪律。但她特别想当班级的纪律委员,我就鼓励她去岗位竞聘纪律委员,鼓励她奋勇向前。她竞争成功后,非常开心,工作起来特别认真负责。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成绩进步了,上课发言也积极了,对比效果非常明显。班主任王老师说她的改变真多非常大,从一个害怕和别人交流的内向孩子,变成了一名公私分明的纪律委员,管理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一次小小的尝试真的突破了孩子的自我,让孩子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当我们还在为孩子是中等生不满时,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多一些尝试,胜利一定在前方哦!要知道中等生的潜力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