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2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3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王莉萍     来源:原创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准确、全面、深入的文本解读才能出产成功的课堂。论课程文本理解的客观性》指出,文本解读要基于文本理解的客观性。客观性有三个层次,首先,要尊重文本本身的意义,要在基于内在思想的基础上探寻文本的意义,而不能随心所欲。其次,客观性是指教师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启发、促使学生达成对文本意义的共识,即,知道文本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观点。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文本的表达形式,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和传递的社会价值理念,且这种意图大多是正向的,体现国家意志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做到文本理解的客观性。最重要的是教师浸入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文本的遣词造句、结构设置、排版艺术性等方面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在师生交流分享观点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火花,达成对文本意义的落实。其次,需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过什么,写过哪些作品,以往作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写作风格是什么,这些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图与价值诉求,有了对作者连续性的研究,才能把握对文本理解的客观性。

文本解读的客观性与多元性并不冲突,它让多元解读更有底气。多元解读讲求解读方式的多元(或对话、或活动、或体验等);文本解读主体的多元(不仅是教师,更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文本解读层次的多元(一般有五维解读,一是解读知识,各类语素、遣词造句等语言知识/二是解读体裁,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类型/三是解读技能,寻找、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四是解读写作,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起来;/五是解读文化,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读结果多元(基于文本客观性的基础上,把握尺度,做到既尊重多元又遵循文本客观性)。就阅读教学而言,读前情境导入,激活背景知识;读中把握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把握语篇结构、梳理细节、学习语言、提升思维;读后,创建语境,复述巩固,内化迁移,推理评价。

如此,文本解读更全面,课堂设计更深刻,课堂教学更立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