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对如何当好一名教师有许多的问题和疑惑,好在经开区给了我们一个通识培训的机会,通过专家的讲解,我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埃里克森的八大阶段理论,之前在师范院校就学到过,但如何根据这个理论来判断和塑造学生所缺乏的品质我却一窍不通。通过刘险峰老师的讲解,和一个个案例的分析,我对如何根据这个著名理论来教育学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比如6-12岁要塑造勤奋的品质,也就是能力的品质,要养成不怕困境,敢于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的习惯。那要如何塑造这个品质呢?一方面要共情等待,另一方面要延迟满足,让学生经历痛苦,忍受痛苦,寻找路径,解决问题,享受愉悦和主动寻找困难这一过程。有一个案例令我印象很深,某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情是不能被老师和家长所接受的。但这个行为背后还有积极意义。这是一种寻求“自主性”的表现,他希望自己当家作主,摆脱控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家长或老师的“反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牵扯老师和家长的精力,甚至是缓和家庭父母矛盾的一种手段,为此,父母可能减少吵架的频率。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有遇到不做作业的学生,他为什么不做,可能真的有他的想法,我可以找他谈话,问问他的所思所想,问问他的家庭情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心中没有爱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局前街的王奕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例子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首先是关爱,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帮助,其次是要友爱,这是一种生与生之间的交往状态,还应该体现在孩子们互相帮助,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另外就是热爱:它不是一种情感,这是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应该带着激情迎接班级生活中的每一天。班上的孩子,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都有被老师关注、被重视的权利!有了我们的关注,或许他们会由胆怯变得大方,由懒惰变得勤快,由厌学变得乐学;或许他们会由狭隘变得大度,由孤僻变得合群,由自卑变得自信;或许,这就是改变了他们的将来……被老师关注的孩子是幸运的。我想到我在读高师的时候,我的班主任随机安排英语课代表选中了我,我的潜能被大大地挖掘,后来班主任又安排我当学习委员,我的各方面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从一个内敛的姑娘被锻炼成了一个开朗的姑娘,我的改变多亏了班主任的关注。我的学生或许也可以如此,新学期我安排了一个内向的小男孩当了课代表,平时我经常让他帮我做事,11月的秋游我给他拍了张照片发给他爸爸,正好抓拍到他搞怪的照片,他爸爸表示这家伙在家里挺调皮的,上三年级之前,他还挺内敛的,现在看他玩得挺开,真替他高兴。我也很高兴,因为我的关注,他更合群更自信了。
在短短的通识培训学习过程中,让我始终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也坚信在教育天地中,我会走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