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一月教育随笔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亚梅     来源:原创

工作以来,第一次在同事们面前上古诗课,当时选择古诗,一是想挑战自己,二是觉得古诗短小,应该不至于有多难教,结果大大打脸。
第一次备课时,我按一贯作风,先网上看看有没有优课,再手写一份教学实录,修改修改,就差不多了。几天以后,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四6班课堂,这堂课上得我无比吃力,费老师都已经教了,学生们依然死气沉沉,一个问题抛下去,毫无波澜,一段段煽情的音频也触发不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就这样生硬地上完了。课后,费老师告诉我,这首出塞应结合单元主题,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情感导向很明显,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的是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面对敌人入侵时,战士们表现出的是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建立功业的昂扬奋进的姿态。这番言论如醍醐灌顶,我意识到了自己连教学目标都没拎清,这堂课我把大部门的教学时间花在了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又是音频,又是读写结合,又是创设情境体会,一大推繁琐冗杂的教学环节,其实学生早已经体会到了学生的思乡之情。后面的两句寥寥几句,以读带过。究其原因,是我一味的参照别人的课,觉得别人比较好的环节,通通不加思考地拿过来模仿。费老师进行了思路指导,朱老师则为我一一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哪个环节可以删掉,哪个环节可以怎么引导,从头至尾,重点突出了,详略得当了。

就这样,我又开始了二备,从教参开始,细细体会里面的每一句话,居然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怎么可以在一开始备课的时候不看呢,真是懊悔不已。二稿是我在手写的一稿上修改了,原本两页多,删删添添,圈圈画画,黑的,红的,蓝的,足足四页。几天之后,我又进入了朱老师的班级,朱老师也上过了,班里的学生无论是什么问题都对答如流,而我呢?讲着讲着又跟着老妈子似的开始啰嗦起来,事后,朱老师也告诉我,我的有些环节,学生答出来了就不需要再颠过来倒过去了,就比如:茅塞顿开的意思,有位知识面广的学生答说出来了,说是一下子明白的意思,我又解释了一下,字面意思是心中好像有一堆茅草,现在一下子没了,就是忽然一下子明白的意思。等我再次解释完后,学生确实听得有些不耐烦,外在表现就是呆呆地听着。课后朱老师想看看我的教案,不看还好,一看才发现只有我能看懂。那天正好周五,朱老师没说什么,只是让我有空把电子稿整理出来发给她看看。晚上,大约10点,我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居然是朱老师帮我整理好的电子详案,从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第一个教学环节,一二三四,小一小二,教师用语,学生预设,何时板书。那一瞬间,我无地自容,自己的粗枝大叶何尝不是不用心的体现?就这样,第二天我起了个早,按照朱老师的第一环节,慢慢编辑后面几个教学环节,好了又看又改,最终周六下午我心满意足地发给朱老师请她指导,周日那天,朱老师发了出塞三稿给我,这一次依然有很多的修改,在教师用语,问题设置上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朱老师说磨课的过程就是反复推敲的过程,围绕目标,一边备课一边自言自语地讲课,斟酌思考各个环节,锤炼语言,设计问题的问法,心中要有学生。

在朱老师的多次悉心指导下,终于进行了第三次教学,整体情况比前两次要好很多,学生能愿意表达,而且步步在我的预设下。课上完了,我终于体会到了斟酌推敲心中有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学期的跟岗就到这里结束了,能够成为朱老师的徒弟是幸运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今后,我仍需努力,继续修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