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2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任艳芳     来源:原创

 

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有感

任艳芳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怎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于老师说“教师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有兴趣,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学有所得,学有追求。学有所得是核心,学生体会到上语文课和不上语文课,学习效果不一样,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而要做到这一点极其不易。 数理化学科英语学科,学生学过与未学过週然有异,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中学生已接触一定数量的文章,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上语文课常处于又懂又不懂的状况,或者是阅读某篇课文知之甚浅甚窄,甚至误解误判,而自己却又误认为没什么可学的,持无所谓的态度。学生认识不到语文教育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学习,,还关系到母语文化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关系到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上课学有所得,并且产生追求真知追求真本领的愿望。唯其如此,学习兴趣才能巩固,求知欲望才能持久。”

我觉得于老师的见解很深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课堂形式多样,花里胡哨这种停留在表面的兴趣。课堂上放音乐、放视屏、表演确实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浅层的,停留在表面的,要保持学生深刻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学生主动去思考,去钻研,把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正如于老师说得“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有兴趣,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学有所得,学有追求”。所以我们老师要深入钻研课文,教学设计要有思维含量,要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要补充大量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再深入思考什么是“碰壁”,感受鲁迅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关爱。要给学生搭建梯子,让学生学会边思考边做批注。

于老师说“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课一格可让学生有好奇心,有新鲜感,促进自主学习,但这个‘格’的设计必须胸中有文本,目中有学生。”于老师并不反动课堂形式多样化,但是这种多样化必须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的。有的时候我们做PPT,做得花里胡哨,表面上是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其实反而削弱了学生对课堂,对文章的关注。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