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各个县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并倡议教师们躬身入局,克服困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集体备课,创新网络教学,为疫情防控时期的教育教学做好充足准备。学校老师们积极响应、学习新技术、直面挑战,化身“主播”为学生录课、直播教学、在线答疑。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师面临新的专业发展。在开展网络教学过程中,网上出现有不少老师被网课逼“疯”的段子,我想老师们也是苦中有乐。对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来说,疫情,也许是一次契机,是一次把坏事变成推进教育变革的机遇。开展网络教学要用到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视频会议软件、班级管理、作业批阅小程序,以及海量的学习资源。老师们以用促学,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事实证明技术对我们的老师们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敢不敢去尝试。技术给出色的老师更大的平台,也可能让平庸的老师倍感困扰。《未来教育》中提到“能者为师”的时代,大抵如此!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老师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教育创新,到底是在颠覆改变应试教育,还是在提供更加精致的应试教育,用大数据全方位捆绑教师学生?”科学技术到底要怎样助推教育变革?
第一,重构学校的形态,建立新型学习中心。
互联网、5G技术、移动终端高度发达的未来,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它会由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一个一个实体的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
第二,重构课程的内容,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
学习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将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首先是生命。每个人都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生命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是真善美。未来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将整合成一门大科学;基本的人文知识,将整合成一本大语文;未来也将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每一个人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学校不再是给每个学生设计好现成的知识体系,而是让每个人去建构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重构教学的方法,建立新型的项目学习。
我们已经进入到借助于智能设备而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让个人更加注重方法论的学习。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混合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第四、重构教育的评价,建立新型的学分银行。
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真正的学分银行体系会正式建立。我们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知识银行体系,每个人的学习全过程在学分银行都可以存储、转化,而且你修的学分还可以转变为学习币,激励每个人更好地学习。学分银行会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鸿沟,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鸿沟,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鸿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鸿沟。
《未来学校》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新鲜感的全新教育世界,令我们遐想无限,而又期待无限。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迎接未来,拥抱未来,为未来教育做好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