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读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对话》这篇文章,其中关于师生对话的观点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中说道:“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有生命的,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相遇,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学习尊重差异、重生命。由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 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意味着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师生彼此间敞开心扉地倾听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的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我在忙碌的日常教学中,也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课堂上师生能够进行心灵相融的对话毕竟会受到文本的局限,时间也有限,而课后寥寥数语的交流也是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于是我在班中布置了“每天一段话”的作业,让学生按照“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这四点要求不限内容、不限字数地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儿。面对学生的喜悦、烦恼、困惑、委屈等,我酌情撰写评语,以书面形式进行对话,即便有些学生说出了一些看似会被批评的话语,我都不会生气发怒,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开导,有时甚至还会开一些玩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得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经过我的鼓励和平等的对话,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也渐渐愿意倾吐真情,许多问题也得到了切实的解决,也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我希望可以带着满腔真情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起体悟生活的滋味,通过我的努力让受伤的心灵享受温暖的抚慰,让濒临干涸的心田享受甘霖。通过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文字、温情的举动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孩子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