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综合>>美术>>文章内容
2021三月集体备课—一稿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洪涛     来源:原创

  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师准备:课件、打孔机、小彩绳、彩色笔、书签的样本、书等。

  学生准备:各种彩纸、水彩笔、剪刀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书签的特点、作用与基本设计制作的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书签制作的“变法”,能在外形、材质和方法寻求变化,创作出富有文化气息的趣味性书签。

  情感、态度的价值观:感受小小书签带来的生活情趣,了解书签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书签丰富的造型和画面,了解书签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掌握书签设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书签外形、材质、方法上寻找变化,探究趣味性书签设计与创作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实物导入 初步了解

  1. 什么是书签?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投影仪上直接展示古代书签实物)喜欢的同学可以上来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的发现。

  生:金属材质,流线造型,像中国古代的如意。

  生:威武的老虎,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师: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就是书签。(板书)签:标志,记号的意思。最早的书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用来固定竹简的东西,象牙制成,称之为牙黎。(PPT)人们用这么漂亮精致的东西做书签,说明了他们对书有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直接由古时实物书签导入,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的环节中开始对书签进行解读,从不知道是何物到慢慢知晓,书签的历史文化背景一点点地渗透在其中,学生始终充满了好奇,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2. 书签的文化与背景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读书当做是高雅和神圣的事情。据说,古代有些文人墨客,在读书之前先要洗手,表示对书的尊敬。他们认为,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T)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

  师:还有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PPT)意思是读书的人,能变得聪明,显露出特别的光彩和气质,能得到大家的尊重。瞧瞧!爱读书的人,都是爱动脑的聪明人,所以,我们都要做个爱读书的人才行哦。古人非常聪明,自从他们的书从竹简改成纸张后,为了方便阅读,想了很多办法在书上做标记,猜猜他们想出了哪些方法?如果是你,会怎样来做标记呢?

  生:折角、放根绳子或者夹东西……

  师:瞧,他们用这样一根铜条,压在书上,十分平整,再大的风也吹不动它。休息的时候,可以这样夹在里面,下次打开也十分方便。(PPT)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纸做的书签不仅方便、轻巧,还容易保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纸上随意的“诗书画印”做装饰,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情趣。告诉你们,这种形式的书签,早在宋朝就开始流行了,书签伴随着读书人爱书的情结,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设计意图:从读书的诗句引入,让学生明白读书的好处,巧妙地引入书签的作用,把书签与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把书签的文化背景展现了出来,课堂里流淌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欣赏交流 深入了解

  书签的发展与演变

  师:我们来欣赏一组书签,来读读这些老书签上的故事:看一看这些书签上画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和交

  1. 中国各民族的服装和舞蹈(PPT)

  师:漂亮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

  2. 西游记(PPT)

  师:仔细观察,认识他们吗?是呀,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这些书签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里面的故事人物。

  3. 毛泽东、雷锋书签(PPT)

  师: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这是老师小时候常见到的书签,那时候的人们常常会用一些名人名言做书签,鼓励自己。

  4. 旅游书签(PPT)

  师:聪明的人们,还会把旅游的门票改成书签,这样书签就多了一份美好回忆。另外,人们还别出心裁用剪纸、照片的方式来制作书签。(PPT)这样书签的表现形式就越来越丰富了。

  师:你看,小书签,大世界。它不仅漂亮,还藏着知识,藏着美好的故事和回忆。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书签,更是一件艺术品。怪不得,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收藏书签呢。今天,我们也来设计做一个书签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年代的书签,学生很快了解书签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体会到每一个书签的设计的意图和深刻的内涵,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量的信息,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很好地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

  三、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个空白的书签)这是最常见的书签形式,瞧,它小巧而精致,还有一根细细的绳子,真漂亮!想想,我们可以在上面画什么?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生:……

  师:听了这么多,说的都很好,老师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觉有趣的,都可以成为书签的画面内容,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欣赏一:瞧,这几个书签都画了什么?你喜欢吗?(交流)

  师:想画一个试试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些特殊的材料。瞧!衣服的标签!(投影)你看它也是小巧的,也有一根细细的绳子,多像一个书签!老师已经把它们处理好了,你们只要拿水彩笔直接在它空白的地方画上漂亮的画,就是一个美丽的书签了!而且,还很环保哦,开始尝试吧!

  四、学生作业 初步尝试

  在老师发的现有的服装标签上设计一枚自己喜欢的书签。(5分钟)

  初次尝试后简单点评,鼓励作业中有创意的设计,及时发现构图、色彩上的问题加以改进。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作业的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寓意深刻,此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里设置的低年级关于设计的要求:“尝试运用的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生活中被废弃的服装标签被再次利用,既环保又拓宽了书签的表现形式和孩子的思路,实为一举两得。

  五、再次欣赏 拓宽思维

  师:在书签上画画,很有意思,你知道怎样可以让它更美,有什么有趣的方法吗?别急,我们再来看这几个书签(PPT)。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 动物书签:重点讲解外形的有趣。

  2. 文字书签:重点讲书签的设计内容与书之间的和谐。

  3. 主题车书签:重点讲内容和画面的统一。

  师:看到这个书签,你可以想象主人的爱好吗?别小看了这个书签,小作者可是花了一番脑筋呢!你看他巧妙的把画面分成三层,分别画上自行车、汽车和火车,还整个画了个边框。多漂亮!我猜,小作者一定是个小车迷。

  4. 圣诞节书签:重点讲构图的新意。

  师:再来看这一组作品,虽然画的都是圣诞节,但内容和构图都不一样。有的画了一只长长的红袜子,装满了……有的画的是圣诞树,有的画面换成了的人群。再仔细看,他们有的画得满满的,有的空了上半边,有的空了下半边,有的把中间空了出来。这是为什么?是作者忘记画了吗?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化,可以让书签的画面有一种疏密的节奏,特别的美感。

  5. 其他书签  重点讲不同的表现形式

  师:下面两个书签,藏了些特别的方法,你找出来了吗?对了,一个是用了剪的方法,一个是用了贴的方法。你们看出来了吗?

  6. 这是我喜欢的书签

  师:老师带来了三个最喜欢的书签,猜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彩虹,书签是我们的眼睛,能表现我们看见的美丽事物。一朵花,一片云,都可以成画。

  汽车,书签是我们的一颗心,记录着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有趣、难忘的事情。(故事)

  萝卜,书签是我们的一双手,发挥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我们独特创造。你们想再做一个书签吗?

  生:想。

  设计意图:这里的欣赏用的都是学生的作品,用同龄孩子的作品欣赏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在欣赏讨论中,把书签的制作的方法教给了孩子,打开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创作的思路。

  六、现场演示 完善制作

  教师演示: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1. 跟这个书签一样,在标签上面做剪贴,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书签的外形。

  2. 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彩色纸上画出你喜欢的书签形状,然后剪下来。(演示)还需要做什么?(打孔)演示两只蝴蝶的不同处理方法。瞧!我的书签做好了,你呢?想好了吗?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师:除了这样的标签,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彩色纸,你可以选择喜欢的颜色和方法,再来做一个有个性、有故事的书签!

  七、再次作业 展现自我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制作一个书签。

  每组发一长折纸,将书签展示于黑板,进行评价与发奖品(书签),最后折成一本书

  拓展:有趣的书签。(PPT)

  1. 课件(儿童画变书签、趣味书签)

  2. 实物(蝴蝶)

  亲手制作的书签是一份最好的礼物,下节课我们一起做更有趣的书签来送给我们最爱的人!

  设计意图:作业展示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书签的文化内涵,从书中来到书中去,整个教学显得非常完整。最后的拓展为下一节课很好地留下了伏笔。

  作业要求

  本课共有两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是在废弃的服装标签上进行设计,突出环保理念,拓宽学生的思路。

  第二次作业要求在学习欣赏学生的作品后,运用学到的方法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有独特创意的书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