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女儿是个中等生》有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近期读了文章《女儿是个中等生》,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文中的妈妈说,她有个上初中的女儿,同学都叫她23号,女儿班里总共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一个成绩总是一般的女孩,无论在谈未来的理想,还是在野餐时,她都默默无闻,理想不高,只想做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只想做一个好妈妈;野餐会上,她虽没有特长,但却一直默默地整理着碟子和碗,并轻松愉快地调节孩子们的矛盾,用剪纸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还有,他们班级的同学都认为她是班中最优秀的人——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幽默乐观……她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而是想成为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
是啊,所有这些难道不及一个好的分数吗?其实我们成年人在使用“优等生”、“中等生”,甚至“差等生”这些名称的时候,通常是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来划分的。但是,学习成绩的中等,可以被说成一个学生是“中等”的吗?孩子的思考能力、创造力、人格整体素质,又该如何划分呢?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每个家长太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名人、商人、公务员……总觉得只有现在学习好,将来才可以成才,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很多家长都喜欢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上最好的学校,让最好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可是,那些家长是否想过孩子们愿不愿意呢?让孩子学这学那,没时间休息,没时间玩,结果孩子什么也没学好,也没有过好童年生活。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总会听到家长在家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又听家长的话……”这类的话。可是,那些家长是否想过现在的孩子压力有多大?
文中的小女孩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成天补课,而是做着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难道不好吗?我记得陶渊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种豆南山下,草晨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即使做一个农夫,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总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的性格。我想呼吁一下所有的家长,别再让你们的孩子活得那么累了,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健康、快乐地过。每天快乐地活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的社会更需要在品格上阳光,自信、积极向上、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更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天性,努力学习,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作好引路人。你们的孩子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去做什么,学习并非是唯一的出路。事是人做出来的、生活也是人活出来的,能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