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英语教师的101条新建议》是一本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英语教学指导用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通常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上,对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涉及的比较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很多不足,急需提升改进。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忽视思维品质、情感能力、文化意识的教育一定是“没有生命”的教育,是无法培育合格的未来人才的。
培养思维品质可以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Think--aloud策略,鼓励学生运用有声思维介绍自己阅读时采用的阅读策略和思维活动信息;深挖阅读考查视角,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体会等深层次理解;运用多模态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习体验;利用深层阅读任务,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在结构规定的范围内提升自身思维的灵活性;采用任务驱动的策略,设置开放式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书面表达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和深度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渗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疑解惑,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启发拓展,训练思维的广阔性;限时训练,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多重变式,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式,训练思维的创造性;敢于质疑,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文化品格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学会了有关语言的知识,学会了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并且学会用语言进行得体的交流,我们才算学会了一门语言。
在新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需要教师具备教育的智慧,从思想上顾及学生的身心成长,顾及课堂上师生共同活动中有利于促进文化品格教育的各种元素,以实现新课程倡导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文化意识生成,在调整变通中生成文化意识教育,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成文化意识。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包括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学习流量和知识增量。在当下,尤其是未来,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帮助他们设定合理的努力目标,在班级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合理的良性竞争机制,启动他们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发展内驱力,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对于这本书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发了对实际教学的反思,我将继续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将所学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努力将英语学科素养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