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侧重培养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同时提醒儿童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学会自己。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科课程的“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第二课时通过角色扮演这种学生活动,使得学生能切身体会到被伤害的花草的痛苦,激活内心的情感。最后环节“课外拓展,植树种花”,也是将爱花护草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过,该是否能落到实处,教师要注意后期的跟踪检查和激励。
2、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爱护花和草”这一主题时,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的破坏花草的行为说起,到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破坏花草的行为,从校内到校外,从他人到自身,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在他们的讨论中,反思中,不知不觉学会了遵守社会公德。
不足之处:
1、“爱护花和草”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花店卖花,人们买花产生疑惑,出现了道德两难问题,教学中需要引导。
2、《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体现了“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真正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好公民打下基础还要看“植树种花”的效果如何,课堂上仅仅是布置作业,无法检测。
改进预设:
1、“爱护花和草”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强调公共场所的花草不能随便摘,培养社会公德心。同时明确,专业种植和买卖花草的行为,是现代人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形式,是不影响公共环境美观,不违反道德的事,可以做。
2、对于第二个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是:在下一次上课时,请小朋友们将各自种植的花草树木的相关资料带来展示。或者是实物,或者是图片,隔一段时间再次跟踪,看看谁的花草养得好,谁的责任感最强,谁真的在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彰来激励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