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3月份随笔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亚峰     来源:原创

写作教学的课堂实践

五年级   张亚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因而深受语文教师的欢迎,“小练笔”这样简短而有效的写作训练模式已经悄然地挤进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不少语文公开课、观摩课都安排了“课堂练笔”这一教。学环节。许多课堂练笔现能让学生与文本交融,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走进作者心扉,写出具有特色的“小练笔”来,一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领,另一方面,也需要恰当的氛围构造,多媒体为后者提供了较为直观的效果。

在解决重点、难点过程中,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愤悱”状态下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形成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这样开展的写话内容才使得文字情真意切。

如:教学《金子》一文后,先启发学生想象彼得是怎样付出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的?而后用四副投影片展示四种情景,并略加提示,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课后,学生在练习册中的想象写话中,写出了许多种情景下彼得辛勤劳作的片段,实现了思维的多元化,发展了创新思维。

学习一篇文章,就是与文章作者进行的一次对话,通过作者的文字表达,了解要传达到思想,要读透一篇文章,就需要用心与作者对话。

例如: 如《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教师可在学生情感的与作者产生共鸣处精心设计的小练笔。学生从课文感悟到霍金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研究。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霍金的材料: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学生由感知到感染,由感染到感动,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心动所以笔动,学生都会按捺不住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此时,“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着此时的心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无疑,此处的小练笔将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情景,使情随作者而动,自然会产生共鸣,进而写好课堂中的小练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