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这本书,把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拉进到了一个教育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开启这趟神奇的旅程。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老师的最新力作,于漪老师从教近70余年,在这本书中她回答了青年教师最关切的问题,仿佛把我带到了教育现场,手把手的教学,一一解答我内心的小问号,带领我们思考教师这份职业。
纵观整本书十三章的内容,让我感触最多和反思最多的是第三章,爱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这一章让我对爱学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师爱荡漾可覆盖学生求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学习的,思想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于老师提出了 “成人”的教育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对师爱的学习方面进行了思考。说到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虽短短数年,在人生长河中仅仅是一阵子,但这短短一阵子往往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万丈高楼平地起,爱学生还是要让学生基础打得正,打得深,打得牢,不歪歪斜斜,学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最近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或者是我能够给他们拓展到的知识,竟然有一些曾出现在高考习题和教师招考的练习题中,这些题还一度让我头疼过,当时我想如果我要是在小学时期就把这些知识牢牢掌握,那可能就会更加自信轻松了。还有一些浅显的课文中藏着许多人生的大道理,启发着我一边教学,一边治愈。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在教学中坚持打牢基础,扎实学习的做法。争取把扎实教在黑板上,教在课堂上,还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目中。帮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对于如何去爱学生,于老师对于“爱”与“严”给出了辨证的答案,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孪生兄妹。这就让想到了疫情后的这个学期,因为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懒散的状态中转换过来,加之假期时间长,对常规已经有些陌生了。所以班级常规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上课坐姿歪歪扭扭,不举手就说话,学习态度不认真,拖拖拉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开学的第一周班会就开始紧抓常规,从入室即读到间隔一米,小到铅笔橡皮的摆放,书包放置的方向,大到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讲清规则和奖惩条例,严格执行。并且让他们亲身体会常规松懈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这样,孩子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不仅班级卫生变得更加整洁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不也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吗?如于先生所言,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满天下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爱中有严,严重有爱,学生在温暖阳光的抚爱下就能健康成长。
读完于老师的书,手不释卷,如获至宝。它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多的好像是一种无私的爱。她把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大至让我们和教育改革接轨,了解核心素养的意义,小至如何上好一节写字课,如何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如何备好一节课教好一个字。这一切的背后让我看到了他对我们青年教师给予的厚望,她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以生为本”、“仁者爱人”,继续为中国基础教育贡献力量,这是就是于老师无私的大爱。
于老师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甘做基础交路路上的铺路石,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我的经验没有那么多,思想觉悟也没有那么高,但我决定开始做一个“小人”,放下身段,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加入基础教育森林护林员的团队,为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