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1.关注学习的着力点,理解概念本质
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构面积指的是“一块区域大小”的表象,并能直观比较“面”的大小。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等等来感知、比较,引发思考,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初步认识面积。这里分物体表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两个层次,通过说一说、涂一涂、辩一辩等活动逐步把握概念本质。
2.着力于学生的需求点,以“导”促“学”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学中一是让学生体会策略的多样性,二是体会面是有大小的,可以用单位度量的。
相差悬殊的两个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直觉地作出判断。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这正是学生的疑惑处。这里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圆片、小正方形、方格纸等)、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导学单,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媒体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测量、比较,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可以借助不同学具用数“单位”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既促进概念的理解,也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好了铺垫。
3.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联系。
本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在合作助学、踊跃展示环节做得比较充分,学习效果明显。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借助圆、正方形、方格纸比较时,作适当对比,沟通联系,效果可能会更好。